• <del id="17o6v"><small id="17o6v"></small></del>

    <code id="17o6v"><small id="17o6v"><track id="17o6v"></track></small></code>
  • <code id="17o6v"></code>
  • <code id="17o6v"><menu id="17o6v"></menu></code>

    <thead id="17o6v"><option id="17o6v"></option></thead>

    騰訊:2022(第18屆)語言智能教學國際會議成功舉辦!

    發布時間: 2022-11-15 13:45   來源: 騰訊
    關鍵詞: 大學,技術,教學,教授,教育,語言


    由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語言智能教學專業委員會(ChinaCALL)主辦、北京外國語大學網絡教育學院和人工智能與人類語言重點實驗室、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和外語教育數字化研究院聯合承辦、《語言智能教學(英文)》國際期刊編輯部協辦的“2022(第18屆)語言智能教學國際會議”于2022年11月11至13日成功舉辦!


    本屆大會為期兩天半,圍繞“新興技術與語言教育”主題,包括會前工作坊、專家主旨發言、專題發言、分會場發言以及學術圓桌論壇。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英國開放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馬來西亞精英大學、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香港大學等海內外高校的專家、學者、教師們相聚云端,圍繞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最新理論研究、VR、AR、MR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具身認知、體驗式學習等VR理論研究、新興教育技術與立德樹人、技術和語言教育、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基礎設施和環境構建、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與外語教師教育、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等語言智能教學前言話題,深入探討新技術與外語教學融合的現狀與未來,共同擘畫新時代“新文科”和“新工科”專業建設藍圖。



    Mirjam Hauck博士發言


    會前工作坊于11月11日在線順利舉辦。會前工作坊特邀英國開放大學語言與應用語言學學院分管“國際化、平等、多樣性和包容性”副院長,EUROCALL主席Mirjam Hauck博士帶來題為“虛擬交際” (Virtual Exchange)的發言,她分享了通過開展虛擬交際,發展學習者學習技能、數字能力和在線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體會。各位外語教學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外語一線教師積極參與其中,熱烈討論,自由充分的思想交流、火花碰撞將此次工作坊的氣氛推向了高潮,與會者意猶未盡的同時也對大會更加期待。


    本屆會議于2022年11月12日在線正式開幕。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孫有中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張進成教授、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語言智能教學專業委員會(ChinaCALL)主任、北外人工智能與人類語言重點實驗室首席專家顧曰國教授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執行院長馬剛教授主持。



    孫有中副校長致辭


    孫有中副校長在致辭中對各位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他提到,北京外國語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首批“211工程”高校、“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高校、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是目前我國高等院校中歷史悠久、教授語種最多、辦學層次齊全的外國語大學。外語學習與信息技術密不可分。北外擁有優良的信息化教學與研究傳統,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率先研發“廣播電視英語”,本世紀初申請成為“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到2017年發起成立“中國高校外語慕課聯盟”,2018年成為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高校并在三年時間內圓滿完成試點任務,2019年成立人工智能與人類語言重點實驗室,2021年創立《語言智能教學》國際期刊,再到實驗室入選教育部首批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北外始終擁抱前沿科技,主動迎接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帶來的新使命、新挑戰!



    張進成副校長致辭


    張進成副校長在致辭中首先介紹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基本概況和成果。他講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以電子與信息學科為特色,工、理、管、文、經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直屬教育部。2017年、2022年連續兩輪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其中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兩個學科為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截至2021年3月,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4項。同時學校也是工信部“5G+教育”應用試點高校,積極推進新一代信息通訊基礎教育教學創新融合。最后張進成副校長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方興未艾的背景下,本次會議的召開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為各位專家學者提供學術啟發與觀點碰撞,為語言教學的未來發展提升發揮著積極作用!



    顧曰國教授致辭


    顧曰國教授在致辭中對與會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感謝大家對本屆語言智能教學國際會議的大力支持!他提到,本次大會聚焦“新興技術與語言教育”,非常期待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分享人工智能在人才培養、教師發展、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的應用與研究。希望大家利用這個珍貴的平臺拓展視野,交流經驗,攜手促進該領域的學術繁榮與發展!


    隨后,Phil Hubbard教授,王泉教授,Thang Siew Ming教授,Jeong-Bae Son博士,賴春博士,李佐文教授,Mirjam Hauck博士分別作主旨發言。



    Phil Hubbard教授作主旨發言


    美國斯坦福大學Phil Hubbard教授作題為“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Language Learning: Mining the Past to Transform the Future”的主旨報告,提出了一個包含技術(系統)、學習內容、教師和同伴的技術輔助語言學習模型。Phil Hubbard教授并結合自身教學和研究經歷,闡述了如何正確看待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及如何思辨性地閱讀CALL領域的學術論文。他還強調對學習者和學習的促進作用應該是評估技術系統或軟件的首要考慮因素。 



    王泉教授作主旨發言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泉教授作題為“Information Technology Empowering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alent Cultivation”的主旨報告,從建設新環境、改革教學方式、構建新評價體系、建設高質量資源、開展創新教師培訓和校園治理六個方面進行深度闡述,探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賦能課堂革命、教育教學評價改革等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一些思路,并介紹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和效果。



    Thang Siew Ming教授作主旨發言


    馬來西亞精英大學教授、PacCALL主席Thang Siew Ming博士作題為“Eye-tracking Research on Young Children: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m? ”的主旨報告,分享了一項聚焦兒童英語閱讀能力的眼動研究。研究表明,圖畫對于兒童的吸引力最大,圖畫和朗讀兩種模式的結合對于兒童英語閱讀效果最好。研究結果對于了解兒童英語閱讀過程,研發適合兒童英語學習材料,提高英語能力具有啟示作用。



    Jeong-Bae Son副教授作主旨發言


    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副教授、APACALL主席Jeong-Bae Son博士作題為“Teacher Development through Exploration,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and Reflection”的主旨報告,強調語言教師需要提高在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CALL)和技術增強語言教學(TELT)方面的能力,并提出了”探索-交流-合作-反思(ECCR)” 的教師發展模型。Jeong-Bae Son博士表示,在不斷變化的教育環境中,教師有效整合技術與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知識和技能非常重要。



    賴春博士作主旨發言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賴春博士作題為“Incorporating Techn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的主旨報告,通過引用大量實證研究來闡述技術作為“輔導教師”(tutor)和“工具”(tool)的兩方面作用,提出教師在語言教學中使用技術應該做到創造性(creative),協調性(coordinated)和思辨性(critical)的統一。其中創造性指教師應使用技術創新語言教學方式和內容,協調性即綜合考慮教師和技術在課堂內外語言學習中發揮的不同作用,思辨性為教師需要意識到技術的缺陷以采取必要措施減少不利影響。



    李佐文教授作主旨發言

    北外人工智能與人類語言重點實驗室主任李佐文教授作題為“Disciplinary Knowledge Graph and Intelligent Language Teaching”的主旨報告,圍繞人工智能的發展階段、學科知識圖譜的基本概念、外語學科知識圖譜LingNet的特征三方面內容來深度探討學科知識圖譜與智能語言教學的發展。李佐文教授表示,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人工智能與人類語言重點實驗室建設的LingNet,是根據我國高校外語教育的實際需求,通過構建多語種、多模態的外語文學知識圖譜,運用智能認知技術賦能外語教學,促進個性化學習、全人教育,實現人工智能技術與外語教學的深度融合。



    Mirjam Hauck博士作主旨發言


    英國開放大學語言與應用語言學學院分管“國際化、平等、多樣性和包容性”副院長,EUROCALL主席Mirjam Hauck博士作題為“Critical CALL, Critical Virtual Exchange, and Critical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的主旨報告,介紹了”虛擬交際”的發展背景和理論框架,并通過“閱讀城市“和”共享花園”兩個實例,闡釋了平等、多樣性、包容性視角下虛擬交際在語言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和問題。Mirjam Hauck博士表示虛擬交際在助推教育公平方面具有很大潛力,對改善外語學習情景化體驗、拓展跨文化溝通能力和提升職業技能等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專題發言環節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陳萬慶副教授、東北大學王勃然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鄒甜甜副教授作題為“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的專題發言,題目分別為“構建 ‘AI+教師’人機協作式的英語寫作教學”、“大學英語MOOC討論區交互行為--- 現狀、問題及提升策略”和“高校博士研究生《學術交流英語》課程滿意度及影響因素研究”。



    北京外國語大學網絡教育學院院長唐錦蘭教授及其團隊作題為“Innovating Technologies, Innovating Pedagogies”的專題發言,題目包括“Mobile learning design for less-commonly taught languages”、“面向未來的教育教學創新 --《創新教學報告》的啟示”、和“面向智慧學習的外語學科知識圖譜構建”。

















    在15個分會場發言中,百余位專家學者、高校師生進行了熱烈的云端學術分享與交流,紛紛表示受益匪淺,收獲良多。



    學術圓桌論壇環節,馬剛教授、李佐文教授、王海嘯教授和鄒斌博士圍繞“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Language Education”展開深度探討,就人工智能技術賦能語言教學的現實問題和未來趨勢發表真知灼見。顧曰國教授主持圓桌會議。



    會議閉幕式致辭中,ChinaCALL秘書長、網絡教育學院院長唐錦蘭教授以“感謝”、“收獲”和“展望”為關鍵詞對本次學術盛會進行了全面總結。她代表大會主辦方對與會領導、海內外專家學者、師生和工作人員表示由衷感謝,表示此次云端盛會對新技術賦能語言教學相關前沿課題開展的深度研討,必將對國內外語言智慧教育發展和高質量外語人才培養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并期待2023(第19屆)語言智能教學國際會議再次召開。




    2022(第18屆)語言智能教學國際會議圓滿閉幕!此次會議積極響應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建設“數字中國”與“教育強國”的號召,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語言智能教學研究發展,構建高校智慧教育發展新格局,創新高質量外語人才培養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https://view.inews.qq.com/a/20221114A06LBF00?shareto=wx&devid=5B3202A9-468E-4233-8ADE-E48273CBC046&qimei=fa00e6ba203c0ac2ebec9ac8000011316a06&uid=101837470019&qs_signature=AAwNzL92lCBVSWTDOyIWhxwadmWYOFPpLg0P3M3TPCIG%2FbbuLxX8G7R5d9KX6XWiZBbhobQjoiv0ToPYKJSxw6MqIdHpiabyhgovJ1ijvJ8VLTM661fvyugouAgX%2Bq%3D%3D&appver=16.0.3_qqnews_7.0.00


      





    院長信箱: yzxx@beiwaionline.com      合作信箱: hezuo@beiwaionline.com

    Produced By CMS 網站群內容管理系統 publishdate:2023/09/13 15:18:47